近日,教育部社科司公示了202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评审结果。高等教育研究所曹方方老师申请的《高校青年教师绩效压力与职业成长的“增益—损耗”双路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李欣欣老师申请的《高校评价制度改革下教师学术行为分化的类型识别及形成机制研究》项目获批202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项目具体情况如下:

1.项目名称:高校青年教师绩效压力与职业成长的“增益—损耗”双路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
2.项目负责人简介:曹方方,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东北大学管理学博士。
3.项目简介:本项目以高校青年教师绩效压力与职业成长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二者之间的“增益—损耗”双刃效应及其动态演化规律。项目将通过解构显性与隐性压力源的类型,分析制度规范与学术实践场域的互动机制,阐明绩效压力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成长的多维影响路径。在此基础上,项目将进一步识别绩效压力与职业成长之间的动态阈值效应,揭示“增益—损耗”双路径的转化条件及其非线性交互逻辑。力图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解释框架,为高校完善青年教师职业成长支持体系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参考。
4.项目负责人研究方向:教育评价、高等教育管理
5.项目负责人主要成果:在《江苏高教》《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现代教育管理》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2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培养对象委托课题1项,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1项。

1.项目名称:高校评价制度改革下教师学术行为分化的类型识别及形成机制研究
2.项目负责人简介:李欣欣,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博士。
3.项目简介:当前诸多高校开始推行以“非升即走”和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为核心的教师评价制度改革,这全面影响着我国高校教师的学术职业发展。教师作为改革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其对改革的回应既是透识宏观改革成效的重要窗口,也是高校教师群体学术职业生活的微观写照。基于此,本课题从微观层面着手全面刻画高校教师学术行为的多元分化,深入分析教师是如何应对评价制度改革的,哪些因素影响了他们的行动选择。着眼于高校教师具有能动性的个体选择与结构化的制度安排间的动态张力,结合真实访谈和质性分析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为高校教师的学术职业发展以及评价制度的现实改革提供思路。
4.项目负责人研究方向:学科治理与评价
5.项目负责人主要成果:在《中国高教研究》《现代大学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辽宁省教育厅项目,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重大项目及省级课题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