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研究所王少媛研究员与博士研究生李侠合作完成的论文“中国普通高等教育的空间格局与区域差异”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扩展、AMI核心期刊《高教发展与评估》杂志发表。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的空间公平性是衡量高等教育高质量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基于CIPP理论,构建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引入核密度与标准差椭圆分析法开展普通高等教育空间公平性评价,结果发现: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规模与质量均具有空间的不均衡性,极化效应明显集中于京津地区与长三角地区,而西北、西南与华南地区相对落后;普通高等教育投入水平总体上具有空间公平性,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与西部部分人口密度较小省份生均教育经费水平略高;普通高等学校服务能力南北差异较大,东北、华北地区是热点聚集区域,西南、华南地区则为冷点聚集区域;普通高等教育水平与不同地区间的人口结构与经济规模差异相关性较强,马太效应明显。为此,要重视在地区间社会人口结构与经济规模差异基础上产生的普通高等教育水平差异,加快西北、西南、华南等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减弱极化效应,进一步促进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的空间均衡性。
作者简介:

王少媛,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辽宁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辽宁省高校新型智库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兼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等。

李侠,辽宁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