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动力机制解析与重构
完成人:王少媛
项目来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9年度教育部(司局)委托
重点课题“高等教育改革的动力机制研究”
(立项证书号:2019ZXZD003)
发表载体:《中国高教研究》2019年第6期
授奖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授奖时间:2021年9月
成果简介
1.篇章结构
本文共包括三个部分:(1)高等教育改革动力机制的构成因素和作用机理;(2)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动力机制解析;(3)高等教育改革动力机制的优化策略。
2.主要内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全面展开、持续深化,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和创新性与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变化的形势还不能完全适应,改革的进度、深度和效度与各方面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造成这一局面,既有国情特殊性、改革复杂性等客观原因,也有改革动力机制设计问题等主观因素。本文聚焦动力、动力机制和高等教育改革动力机制等核心概念,在对高等教育动力系统的构成和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基础上,全面梳理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动力系统演进的脉络,深入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动力机制面临的优势与不足,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总结国内有效做法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提出优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动力机制的思路和举措。本文的主要观点如下:
一是政治力量、经济力量和学术力量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三大主体力量,三者以不同的存在方式和复杂的作用方式对大学发展发挥着综合作用,共同决定了高等教育改革进程、成效和状态。
二是不同体制环境、不同发展阶段的高等教育改革呈现出不同的动力模式,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具体实践中,多数情况是处于由政治力量、经济力量、学术力量的矛盾对抗与协调转换的持续变化过程中。
三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动力机制,清晰地呈现出以政府简政放权为核心,从中央政府统一集中管理到中央与地方政府协同作用,从政府驱动为主到政府与高校共同发力、调动经济力量积极参与管理的转变过程。
四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动力机制总体上是有效的、有力的。但是,在当前高等教育内外部环境面临深刻变革的情况下,以政治力量为主导的动力模式的局限性也日益显现。
五是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国家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转变,以及世界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的新浪潮等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动力机制必将做出新的适应性调整,并在政府主导下重构各利益主体的责权利关系格局。
3.观点和方法创新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高等教育改革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但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历史和逻辑分析以及中外高等教育发展动力的比较研究方面,针对高等教育改革动力机制的基于善治和多元利益主体责权利关系重构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文以阿什比的动力论和伯顿·克拉克系统协调三角分析模型为基础,聚焦高等教育改革的动力源、动力主体及不同主体的利益表达机制与协调机制,探索了在高等教育改革具备必要性与合法性的前提下,如何通过动力机制创新来全面深化改革设计与实施,以有效凝聚改革合力、增强改革推力和提高改革效力等问题,与以往的研究相比,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性。
本文的学术价值在于构建以机制建构和分析为基础、以激发改革动力来促进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框架,从而为丰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提供新的思想素材。此外,文中所提出的对策建议对政府完善制度设计、为地方和高校创新高等教育改革模式也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
4.学术影响与社会效益
本成果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科文摘》2019年第10期全文转载;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中心《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4期转载。